地址

欣橋旗艦館|欣橋心理治療所

台南市永康區東橋十街20號

欣橋真愛館|欣橋語言治療所

台南市永康區東橋六街85號

聯絡我們

欣橋旗艦館|欣橋心理治療所

06-3022820/0937-800681

欣橋真愛館|欣橋語言治療所

06-3022805/0919-800791

追蹤我們
白色的標誌,旁邊有標誌名稱。

社群媒體刷不停,你可能正在「錯失恐懼」中

2025 Mar 11

This is a subtitle for your new post

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FOMO)一詞,來自2004年創業投資家暨作家Parick J. McGinnis提出的現象,這並不是某種診斷,而是一種對於錯過或缺席社交網絡及人際關係中相關活動或訊息的擔心。

 

 一篇近年的國外研究(Gul, H., Firat, S.,2022),曾提出評估個人正在錯失恐懼的幾種訊號。包含:

 

l   過度使用社群媒體

l   只能從社群媒體中感到快樂

l   總是在線上過度社交

l   擔心自己錯過某種活動或計畫

l   很急迫的想要模仿社群網絡上的事物

l   將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的回饋上

l   無法使用社群媒體知道親友生活狀態時,會很焦慮

l   減少睡眠需求

l   沒有線上互動時,對生活滿意度會降低

 

 看到上面的描述,會讓我們誤以為青少年會是產生錯失恐懼的主要族群,但有調查指出,約有四分之一的X世代族群,也曾經有過錯失恐懼的狀態,顯示這個現象影響的年齡層或許比想像中的來的更廣。

 

 社交媒體及網路的興盛,讓我們可以很快的一窺他人生活的樣貌,但錯失恐懼的產生原因並不只是單一歸因在社群媒體上。2013年一篇針對錯失恐懼與行為、動機相關研究文章指出:人通常期待可以滿足三種需求

 

l   能力感(competence):感覺到自己有能力

l   連結感(relatedness):跟人有連結

l   自主感(autonomy):可以為自己做決定

 

 因此,當一個人花很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上,或許可以理解成其他生活領域很少有可以滿足這幾個需求的管道。在社群媒體許多吸眼球資訊的推波助瀾之下,我們就會傾向花更多時間在社群媒體上,也讓社群媒體的一切作為評估個人及生活價值的唯一追求與標準。

 

 長期在錯失恐懼的狀態,會帶來焦慮、憂鬱、壓力、失眠等身心症狀。如何在發現自己有錯失恐懼時,重新幫助自己平衡觀點,以下是幾個建議的方向:

1.     評估參與社群活動,帶給你的是短暫的興奮、減緩忌妒感,或是能夠真切的提升你的能力感、連結感與自主感。如果只是短暫的感覺,或許需要練習告訴自己,所謂的錯過,並不是真的錯過甚麼。

 

2.     從錯失恐懼中了解自己想要甚麼?把焦點放在追求想要的事物,而不是別人生活的樣子。也可以問問自己,「如果今天別人不再追求這些事物,我還會真的想要這些嗎?」

 

3.     觀察你在社群媒體追蹤的對象,減少譁眾取寵、炫耀、吹牛或貶低言論的內容,透過改變追蹤對象,可以讓你對自己的感覺更好、更踏實。

 

 錯失恐懼的核心可能源自於對真實生活的不快樂與不滿足,把錯失恐懼的狀態當成訊號,仔細評估現況、資源以及調整的方向,才能避免空轉及內耗。

 

 

**參考文獻:

1.     Gul, H., Firat, S., Sertcelik, M., Gul, A., Gurel, Y., & Kilic, B. G. (2022). Effects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age, and gender on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and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A path analysis with clinical-based adolescent sample. In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64(3), 289–294.

Przybylski, A. K., Murayama, K., DeHaan, C. R., & Gladwell, V. (2013). Motivation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4), 1841–1848

作者: bridges.clinic.web 2025 Feb 4
如何放下執著:關於懊悔
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嬰兒,指著一本繪本。
2024 Dec 26
繪本共讀在幼兒的讀寫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許多研究顯示,繪本共讀不僅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語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幫助孩子理解更多抽象概念,如情緒、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等。透過繪本的故事情節,孩子們能夠快速認識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激發無限的想像力和探索精神。 家長可以從孩子六個月大時開始養成「共讀」的好習慣。其實,繪本共讀並不受時間或地點的限制,關鍵在於家長能全心全意地與孩子共同專注於繪本的世界。良好的共讀活動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和情感連結。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各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選擇適合的繪本素材,並配合合適的共讀方式,這樣不僅能讓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還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與父母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繫。 以下為您整理寶貝們在各年齡層適合的共讀素材及共讀技巧:
一個人正在唸書給一個孩子聽。
2024 Dec 26
當孩子滿足一定年齡並開始說話後,家長可以多採用「對話式繪本共讀」來進一步促進語言發展。透過 CROWD 誘發策略和 PEER 技巧,家長能有效引導孩子成為共讀的主導者(即說故事者),鼓勵孩子根據書中的故事情節回答問題,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力,與家長進行更多的討論。這樣的互動不僅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更加投入,也顯著提升語言理解、口語表達、抽象詞彙的運用,並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CROWD誘發策略 填空式問題 Completion-prompts:家長挖空格讓孩子回答,且家長心中有目標詞。 例:大野狼把豬大哥的...(家長拉長音等孩子接話)吹倒了。 回憶式問題 Recall-prompts:說完部份故事內容後,請孩子敘述剛剛看過的內容。 例:剛才豬大哥和豬二哥在做什麼呢? 開放式問題 Open-ended prompts:與繪本相關的無標準答案問題,小朋友使用自己的詞彙或語句來回答。 例:你會想要蓋什麼樣的房子呢? WH問句 WH-prompts:使用5 WH問句(是什麼what, 什麼時候when,如何how, 在哪裡where, 為什麼why),且孩子從上下文中可推理出正確答案。 例:為什麼豬小弟的房子沒有被吹倒呢? 連結生活經驗Distancing-prompts:藉由對話協助孩子將書中部份情節與自身生活經驗做連結,並與孩子分享經驗。 例:我們家的房子長什麼樣子呢?會被大野狼吹倒嗎?為什麼? PEER共讀技巧 誘發 Prompts:以CROWD誘發技巧引導孩子多說一點和書本有關的內容或生活經驗 評估 Evaluates:對孩子的回應給予回饋(討論聊天)、鼓勵(貼紙或讚美)、修正(重組句子) 擴展 Expands:將孩子說出的句子內容加以延伸、重組,並請孩子進行重述 重複 Repeats:再重問一次問題,讓孩子回應、或鼓勵孩子複誦一次家長幫孩子擴展的語句 *語言治療師的繪本共讀小技巧: 無論坐著還是趴著都可以,重點是與孩子保持面對面的互動。 與孩子輪流翻書,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閱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使用適合孩子年齡的「語言」,可以是擬聲詞(如動物叫聲、車聲等),可以是熟悉的國語,也可以是唱歌! *語言治療師挑選繪本的小技巧: 根據孩子的能力或年齡挑選合適的繪本,讓閱讀內容既具挑戰性又不會過於困難。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主題,能更容易引發他們的閱讀熱情。 挑選故事情節具有重複性、可預測性的繪本,當孩子能夠猜到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時,他們會更加投入,增強閱讀的自信心。 選擇與孩子日常生活經驗相關的繪本,孩子能更容易理解故事中的情境,並將故事中的知識延伸到現實生活中。
Share by: